1|先把三個名詞講清楚:Q、ΔP、D
-
風量 Q(CMM = m³/min):空氣搬運量。
QCMM=Vf(m/s)×A(m2)×60Q_{\text{CMM}} = V_f(\text{m/s}) \times A(\text{m}^2) \times 60QCMM=Vf(m/s)×A(m2)×60-
常用罩面速:倒料/秤重 0.5–0.8 m/s(細粉取高值)。
-
管內運輸風速(防沉積):一般粉 14–18 m/s;金屬屑 18–22 m/s;脆粒可降至 8–12 m/s。
-
-
靜壓 ΔP(Pa/kPa):系統阻力。由管路摩擦+配件等效長度+設備內阻(罩口、濾室、HEPA、消音等)組成。
-
管徑 D(mm):D↑→Q 可大、摩擦壓損降,但空間/成本↑;D↓→高真空小流量更穩,適合長軟管/小口徑吸頭。
功率與電費(OPEX)核心:
kW ∝ Q×ΔPη\text{kW} \ \propto \ \frac{Q \times \Delta P}{\eta}kW ∝ ηQ×ΔP
Q 或 ΔP 任何一邊拉高,能耗就直線上升,所以Q×ΔP 先定準,選型才不會失準。
2|風量×靜壓×管徑 對照(精簡版)
|
管徑D (mm) |
推薦風速v (m/s) |
風量Q (CMM) @16 m/s |
壓差/10m @16 m/s(工程估) |
適用指引 |
|
32 |
18–22 |
≈ 7.7 |
≈ 5,000–6,000 Pa |
高真空:手工具/長軟管 |
|
38 |
18–22 |
≈ 10.9 |
≈ 3,500–5,000 Pa |
高真空小口徑長距 |
|
50 |
16–22 |
≈ 18.8 |
≈ 2,500–3,500 Pa |
高真空/中壓過渡 |
|
63 |
16–20 |
≈ 29.8 |
≈ 1,800–2,500 Pa |
中壓中距多彎 |
|
76 |
14–18 |
≈ 42.6 |
≈ 1,200–1,800 Pa |
中壓/低壓分水嶺 |
|
100 |
14–18 |
≈ 74.3 |
≈ 900–1,300 Pa |
低壓大風量短中距 |
|
125 |
14–18 |
≈ 116.0 |
≈ 700–1,000 Pa |
低壓大罩面 |
|
150 |
14–18 |
≈ 167.8 |
≈ 500–800 Pa |
低壓主管 |
|
200 |
14–18 |
≈ 298.1 |
≈ 400–600 Pa |
低壓大型主管 |
壓損係以簡化係數估算,實務仍需依管材粗糙度、節流件、配件型式修正
3|等效長度怎麼估?(懶人表)
-
90°標準彎頭:30–50 D(取中值 40D)
-
90°長半徑彎頭:20–30 D(取 25D)
-
三通直通:20–40 D(取 25D)
-
三通分支:60–100 D(取 80D)
-
蝶閥/風門全開:10–20 D(取 15D)
-
柔性軟管:1 m ≈ 2–3 m 直管(取 2.5)
4|用一張表完成「選型+佈管」:操作步驟(附檔案)
-
列吸口與面速 → 逐一算 Q → 乘同動係數(例 0.7) → 加 10–20% 裕量,得總 Q。
-
畫最不利路徑 → 依懶人表算 L_eq。
-
選管徑:查對照表,挑一個能達成**設計風速(14–18 m/s;金屬粉取 18–22)**的 D。
-
估 ΔP:ΔPline≈R×v2×Leq\Delta P_{line}\approx R \times v^2 \times L_{eq}ΔPline≈R×v2×Leq(下載表已帶R 係數與公式)。
-
加上設備內阻(罩口/濾室/HEPA/消音)= ΔPtotal\Delta P_{total}ΔPtotal。
-
判斷壓力級別:ΔPtotal<3kPa\Delta P_{total}<3kPaΔPtotal<3kPa → 低壓;3–10 kPa → 中壓;>10 kPa → 高真空。
-
以 Q × ΔP 去看風機曲線與系統曲線交會位置,微調 D、v 或支管配置。
5|三大情境選型範例(2025)
A|小口徑長距(工具隨行/中央清掃)
-
兩支 Ø38 軟管各 10 m+Ø76 地吸 5 m(同動 0.7)
-
判斷:小口徑+長距 → 高真空穩定;主幹建議 ≥ Ø63 以降壓損。
B|配料站+多彎頭中距
-
四個秤重罩(0.6×0.5 m, 0.6 m/s)+倒料口 18 CMM
-
判斷:最不利支管彎多 → 中壓濾筒+ePTFE(A/C 0.8–1.2 m/min)+ΔP 觸發清灰。
C|大面積開放罩
-
多台研磨/木工,開放式大罩面
-
判斷:低壓大風量+較大管徑主管;入口設火花處理與隔離/洩爆(如可燃粉)。
6|常見問題(FAQ)
Q1:為什麼我用 Ø50 管,吸力還是弱?
A:等效長度過大與風速不達最常見。把 D 放大到 Ø63/76,或減彎頭/縮軟管長度,ΔP 會明顯下降。
Q2:高真空一定比較好吸嗎?
A:不一定。高真空=小流量高壓頭,適合小口徑長距;大罩面/大流量仍要走低壓大口徑。
Q3:HEPA 要不要加?放哪?
A:室內回風/細粉/敏感產品建議加 H13/H14;位置建議主濾→風機→HEPA,並做 PAO/DOP 完整性與前後 ΔP 監測。
Q4:R 係數怎麼取?
A:本篇用工程估:小徑 2.0、中徑 1.0、大徑 0.6(Pa/(m·(m/s)²))。實務以管材、粗糙度、雷諾數與配件型式校正。
Q5:可燃粉塵要注意什麼?
A:抗靜電濾材/軟管+全系統接地等電位、火焰隔離閥、洩爆/無焰洩爆/化學抑爆與程序管控;電氣依 Zone 選型。
7|避坑清單(最常踩的 8 件事)
-
只看馬力,不看風機曲線 vs 系統曲線。
-
管徑太小,風速雖高但 Q 不達。
-
忽略最不利支管,試車才掉風。
-
A/C 太高,ΔP 飆升;清灰也救不回來。
-
大罩面誤用高真空小流量。
-
無 ΔP 基線與告警門檻(例:警戒 ≥1700 Pa;介入 ≥2000 Pa)。
-
HEPA 放錯位、沒做 PAO/DOP。
-
可燃粉僅換濾材,沒有隔離/洩爆/抑爆與接地。
8|把「資訊 → 採購」接起來
-
看看我們的 工程實績:不同管徑/佈管/高真空應用的現場照片與性能數據。
-
聯絡我們深入了解 中央集塵系統規劃/佈管介紹:主幹/支管尺寸設計、最不利支管演算、節流與風門配置。





